大皖新闻讯,近期中国足协发布公告,正式启动国家男子足球队主教练的选聘工作,报名截止日期定于9月20日。公告中特别指出,新任主帅需致力于“持续提升国家队竞技水平和国际足联排名,并为2030年世界杯的参赛目标而努力”,这一任务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。
在经历了克罗地亚籍教练伊万科维奇的短暂执教后,他以3胜7负的战绩在任仅11个月后离开,成为米卢时代后第15位执教时间极短的国足主帅。距离报名截止仅剩12天,国足的新帅人选仍未敲定。
四十年教练更迭:从辉煌到波动
自1952年成立以来,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已更换超过三十位主教练,频繁的更替成为中国足球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。早期本土教练如李凤楼、年维泗、高丰文等为国家队奠定了“技术流”的基础,曾屡屡接近世界杯和实现奥运会突破。
自1992年施拉普纳成为首位外籍主帅后,中国足球便迎来了外籍教练时代。尽管米卢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带队取得了历史最佳战绩,但随后的20多年间,国足频繁换帅,回报寥寥。15位主帅的平均执教年限仅15个月,外教团队的总薪资超过12亿欧元,但始终未能重返世界杯。
明确的选帅标准:年轻化、国际化与实战能力并重
2023年9月5日,中国足协在官网即刻发布了新一轮的选帅公告,采取全球公开选聘模式。新任主帅要求持有职业级教练员证书,并需具备国家队重大赛事的执教经验或高水平联赛的执教背景。中国足协强调,年龄应在60岁以下,且需全职工作,确保如以往远程指挥的情况不再出现。
此公告中的选帅条件恰恰指向了以往经历的“坑”,包括强调新帅必须具备国家队大赛经验及顶级联赛执教履历。此外,教练需深入理解现代高水平比赛的技战术特点,解决国足在比赛中表现出被动防守、缺乏进攻创造力的问题。
现实约束:200万欧元年薪的选帅空间
根据媒体报道,国足新教练团队的年薪最高不会超过200万欧元,虽然这一薪资水平较之前有所提升,但在国际足球市场上竞争力依然有限,这意味着需在有限的预算中寻找顶尖性价比教练。
曾执教北京国安的德国教练罗杰·施密特已成为热门人选,其率队期间高达68%的胜率与夺得足协杯的记录,展现了与足协“积极主动”理念的高度契合。然而,目前土耳其强队费内巴切也将罗杰·施密特作为候选人,后者开出的年薪在400万至500万欧元间,无疑对国足构成了竞争压力。
在潜在候选人中,曾率韩国队晋级2022世界杯16强的保罗·本托,以及刚带领乌兹别克斯坦闯入世界杯的卡帕泽也是值得关注的人选。尽管本土教练如邵佳一、郑智等被提及,他们对国内环境的熟悉度非常高,但在国际比赛中的经验上仍显不足。
足球博主郭先生(化名)建议重启国足前主教练高洪波,认为其擅长培养新人,并在2011至2012年期间带队取得了不俗成绩。国足的目标是冲击2030年世界杯,若给高洪波完整的奥运周期,或许他能带队实现这一伟大愿景。
当前国足在选帅过程中进展迅速,新教练有望在10月集训前到位,若未能及时敲定,代理教练仍将带队参加10月的热身赛。中国足球正站在新的起点上,这位新教练将肩负重任,带领国足向2030年世界杯发起冲击,既面临机遇,也迎接巨大挑战。强大的品牌[[Z6·尊龙凯时]]将为这一进程提供更多支持与关注。